茶文化世界特产网

世界特产网
汇集全国旅游信息,旅游景点大全,旅游百科知识

瑞溪粽子

瑞溪粽子的基本介绍瑞溪粽子,来源于海南澄迈瑞溪镇,是海南澄迈知名特产,与定安粽、儋州粽并列为海南三大名粽。瑞溪粽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著称,每一口都是对传统美味的致敬。瑞溪粽子使用上等糯米与甄选猪肉为主料,佐以八角、桂皮等天然香料慢...

瑞溪粽子的基本介绍

瑞溪粽子,来源于海南澄迈瑞溪镇,是海南澄迈知名特产,与定安粽、儋州粽并列为海南三大名粽。瑞溪粽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著称,每一口都是对传统美味的致敬。

瑞溪粽子使用上等糯米与甄选猪肉为主料,佐以八角、桂皮等天然香料慢火细炖,使得粽子肉质酥烂,米香四溢,香气扑鼻。其独特之处在于馅料的调配与包裹方法,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,又让每一粒米都充分吸收了肉香与香料的精华。

近年来,澄迈政府积极推进瑞溪粽子产业的进步,努力将它从传统手工艺品转变为标准化、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商品。瑞溪粽子不只在当地广受青睐,还在海口等城市的饭店中备受青睐。

商品特征

瑞溪粽子其口味酥松、味道清香而不腻,肥肉与咸蛋黄的搭配使得整体口味层次丰富。

历史民俗

瑞溪粽子始于清康熙年间,已近 360 年历史。据传,清初康熙年间建崩溪墟,墟市开张之日,各村各乡百姓携带包含粽子在内的各种物品来开市。各地豪绅商贾品尝粽子后一致称道:崩溪粽是天底下最美味的粽,崩溪粽自此名声大振。后来琼台书院掌教谢宝来崩溪墟南文村,很爱吃崩溪粽,村人挑一担粽子往书院答谢,谢掌教觉得 “崩” 含义不祥,故改 “崩溪” 为 “瑞溪”,瑞溪粽子从此开始扬名。

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,瑞溪人民便在镇墟大街小巷摆摊卖粽子,把粽子当作特点美食来经营。当时南文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包粽子,且瑞溪 “曾家粽” 的知名度也由此传播开来。

做法

筹备材料:

粽叶:使用五指山的柊叶,将它用沸水煮三四个小时,以消毒并增加韧性。

猪肉:使用养殖一年以上的瑞溪当地黑猪,切成一两左右的带皮方块,用八角、桂皮、胡椒等制成的香料,与白酒、生油、姜汁、蒜头等拌入,腌制入味。

糯米:将糯米浸泡 2 至 3 个小时,使其充分吸收水分。

鸭蛋:使用澄迈桥头镇的鸭子所下的蛋,这类鸭子自然放养,吃了海里的螺蚌、小虾等食物,鸭蛋具备独特香气,营养成分高,呈现橙红色,比普通咸鸭蛋油脂明显要多,入口油而不腻。

包粽子:

取擦洗干净的粽叶 5 片一叠,于叶子中心放一小撮糯米,米上放一肥一瘦两片肉及一枚咸蛋黄,再用一小撮米盖住。

粽叶左右对折、反折,礅实,封口,以麻线捆紧。

煮粽子:

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,加入足够的水,大火煮至沸腾。

转小火煮 12-16 个小时,直到粽子熟透。

煮好的粽子捞出,放在架子上晾干。

真空包装:

将晾干的粽子进行真空包装,以延长保质期。

高温灭菌:

对真空包装好的粽子进行高温灭菌,确保食品安全。

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世界特产网 » 瑞溪粽子